综合杀料 > 高手解料
+

072期【中肖】新报跑狗玄机:只見雞飛,不見狗走。搖尾乞憐博收留?

2017/6/22    作者:    来源:网络转载    阅读:35620

072期新报跑狗玄机一字記之曰:【飛】

只見雞飛,不見狗走。搖尾乞憐博收留?

風頭火勢,睇通睇透。不過殺雞來儆猴!

玄機測字:《缽》



我只解前两句话:只见鸡飞,不见狗走。



先解第一句话:鸡看见蛇,害怕,所以选择飞走。



首先普及一下“公鸡,蜈蚣,蛇为何称之为三不动”的缘由。



潮汕民间有句惯用语“蜈蚣鸡母蛇。”比喻那些互相制约或各有胜负,而形成连环套关系的人和事。这种比喻既生动又有道理。因为在自然界里,蜈蚣、鸡母和蛇这3种动物,确实是天生的一物降一物,蜈蚣怕鸡母、鸡母怕蛇、蛇怕蜈蚣,形成了一个互相制约的连环圈。



先说蜈蚣怕鸡母。确切地说,凡鸡,蜈蚣都怕,不独怕鸡母。蜈蚣是一种有毒的节肢动物,体扁,一般长达12厘米,头部金黄色,有一对长触角和一对聚眼。口器由一对大颚和两对小颚构成。躯干背面暗绿,腹面黄褐,分21节,节节有足,故也称“百足”。头后一对,称“颚足”有发达的爪和毒腺;最末1对向后延伸呈尾状。常栖息于腐木、石隙和墙缝之中,一般是昼伏夜出,捕食小动物,也螯人。但在盛夏时,无论昼夜,它都很活跃。在农家,有时白天气候炎热,雷阵雨将至,那潜藏着的蜈蚣常从屋楹掉下,四处乱爬。此时鸡母或公鸡一见就竞相扑捉啄食。鸡能解蜈蚣毒,在《广东新语》里,清代的屈大均早有记述。他说:“蜈蚣,短者也,其长者节节有足,是曰‘百足’。”它“性畏鸡,人见百足亟唤鸡,鸡未至而百足僵矣。”他还说,蜈蚣“螯人最毒。”甚至被蜈蚣接触过的食物也有毒,“误食之令人腹痛欲死,饮烧酒,或鸡肉羹亦可解。”潮汕有句民谚,说“蜈蚣咬,鸡母捂;钱龙(壁虎)咬起大厝。”也说明鸡能解蜈蚣毒。所谓“鸡母捂”是以鸡屁股“捂”住被蜈蚣咬着的伤口,就能将蜈蚣毒吸出来,化解消毒,使人安然无恙。



再说鸡母怕蛇。蛇分有毒和无毒2类。在农家,旧时常见的毒蛇有金银蛇(俗称雨伞柄)和眼镜蛇(俗称草鞋踏);无毒蛇,主要是那种俗称为“鸟昏”的蛇。但无论那种蛇,它们在农家,常好爬到鸡寮(窝)寻吞鸡蛋,咬死鸡母。因公鸡脚上有距,敢与蛇斗,不易被蛇咬死。而鸡母脚上无距,又不好斗,一见到蛇就惊慌害怕,常常被蛇咬着脚,遂即瘫软在地,跑不了。最终,鸡母或被蛇毒毒死,或被无毒蛇含吞致它。据此,在潮汕民间又形成一句“养蛇食鸡”的俗语,与汉语成语“养虎遗患”相提并论。   



至于蛇怕蜈蚣,是因蜈蚣斗蛇很有本领。蜈蚣爬上蛇头,专咬蛇的眼睛,使蛇立即失去反抗能力,终因蜈蚣毒致死。蜈蚣还能从蛇口进入蛇腹,将蛇毒死。对此,屈大均的《广东新语》也有记载。他说“百足,《尔雅》作《螂蛆》,能伏蛇,每自口入食蛇腹,山行筒置螂蛆,蛇不能近。”潮人自古就崇拜蛇。至清代,潮汕各地都有祀蛇风俗,尤以潮州城最盛。那里有个“青龙庙”敬祀青蛇,香火极旺。是时,人们视蛇为神,十分敬畏。而对于能伏蛇的蜈蚣,人们也有好感。在澄海,清末时由澄城西门人创作的著名“蜈蚣舞”,艺术地展现蜈蚣的威风,就是这种好感的反映。此外,蜈蚣的独特形状,也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,故有不少以蜈蚣命名的事物。如蜈蚣船、蜈蚣旗、蜈蚣桥和蜈蚣岭等等。在潮汕,乃至国内外,自古沿袭至今的龙船,就其众多船桨而论,也是一种蜈蚣船。



总之,“蜈蚣鸡母蛇”这句惯用语,是以事实为依据,形象地比喻类似的人和事,通俗易懂,令人深受启发,故相传沿用,未被湮没。



再解第二句话:狗看见蛇,不怕它,所以不会逃走。相信大家应该听过狗把蛇咬死的事情吧,我就看过小狗发飙咬死眼镜蛇的视频。网址还在,在这里不便发表。



主一肖:蛇

蒙一码:冷号17

本文来自:香港二四六论坛 同时感谢红姐图库百合图库天将图库百万图库大力支持
★☆香港二四六提醒您:以上资料来自网络转载,请小心参考。

★☆请务必收藏好本站永久域名: www.308k.com
★☆找不到本站或查找资料请QQ联系:752266793

  • 相关文章
  • 热门文章

【电脑版】  【手机版】  【回到顶部】